5
许怀瑾算得上安妍见过最矛盾的人了。
安妍第一眼见到他时,觉得他像画本里游戏人间的公子,可不久后便得知他是博览群书的先生;后来她觉得他想教好她太自以为是,却发现他比所有人都懂她年少的骄傲;再后来她看见他面对游行队伍时毫无敬畏,觉得他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时,他却在内心深处描摹着太平的盛世。
他就像一个戴了多层面具的人,她乐此不彼地撕下一张又一张,终于隐隐感到要看见他内里的模样,意外却先一步来了。
队伍是在月上柳梢之时闯入白宅的。
白老爷子找到了独自躲在院子里的安妍,将一个布包塞给她:“妍妍,离开这里吧。”
她愣住,可老爷子显然没打算听她的话,急匆匆道:“你直接走偏门出去,一路往南去坐最近那一班车,剩下的我给你写在纸上装在袋子里了,你出去以后再看。”
安妍张了张嘴,外头忽然传来一阵哗然。老爷子一把捂住她的嘴:“如果你还当我是你爷爷,就别问,也别回头!”
大约是老人语气太过严厉,她下意识地点了头,被推搡着出了偏门。
到底已经十几岁了,她分得清轻重缓急,也明白长辈决计不会害她。她强行压下满心的不安,将嘈杂和火光远远甩在了身后。
一个人想要成长要多久?对安妍来说,只要一个晚上。从前一晚她逃出来,到第二天看见新印的报上,白家付之一炬的新闻那么久。
大概人都有那么点儿反骨的特质,俗称就是贱——锦衣玉食时磕磕碰碰都要闹得人尽皆知,可当真正失了倚仗,明白今后只能靠自己后,反倒连哭都不敢哭了。
安妍坐在绿皮火车上,放下今日的早报,神情平静地阖上了眼。
她一路跌跌撞撞地来到南方,身陷困窘,幸而遇上了为留洋愿意低价售户的学生,这才顺利在异乡有了定所。
在那段日子里,她想家里,想爷爷,更多的却是想起那个人:他一个人待在北平还好吗?
再后来,某次学生们组织游行经过街上,领头的女学生瞥见站在路边安静得宛若死水的她,把她拉进了队伍:“小姑娘,要不要加入我们?”
她顺理成章入了行,明面上做了报社记者,暗地里却给学生背靠的新军搜集第一手消息,一次次游走在生死边缘中去追寻名为“活着”的感觉。
直到她潜入洋人殷先生举办的宴会,盗走了他办公桌上的文件,被追兵围攻之际,却在路的尽头再次看见了他。
那人一双薄情的桃花眼,眼尾敛了三月的春光,是她曾肖想了六年的模样。
“先生,冒犯了。”一瞬间涌上的情绪太满,在她脑子里疯狂叫嚣。身后的追兵的声音愈来愈近, 她借着脱困的理由,拉住他的衣领,做出了她半生以来最出格的举动。
6
安妍又一次梦见了六年前的情景。
那时白家被攻入的消息传出来后,以领头的学姐为首的人无不欢欣鼓舞。
勾结外党,贪污受贿,奢靡无度……一个个罪名被加之其上,犹如兜头的冷水,浇地她阵阵发冷。
怨吗?自然是有的。
惊讶吗?又好像并没有。
她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稚儿,最开始意识到问题,可能是小时候听见父亲和爷爷吵架,意外得知她的母亲是被父亲强取豪夺来,在她出生后自戕后;可能是看见父亲的遗体被运回时满身弹孔的模样后;可能是从下人的议论中得知府中明面上入不敷出却依然却能锦衣玉食后。
那时许怀瑾见到游行的学生,说不希望她被误伤;白老爷子不让她出门,更多的其实只是害怕被人认出来后,会被人们的唾沫星子淹死。
她生活在罪恶织就的乌托邦里,却偏偏窥见了这份安宁下的肮脏,就带着怀疑和探究,一次次想要出门,去看看外头的景色。
直到她那天在未名湖畔,看见讨伐的横幅上写着硕大的“白”。
一个字便撕碎了粉饰的太平。
“说起来,这件事还多亏了新党的计谋。那老头子何等谨慎,却偏偏有个不成器的孙女,新党便给她塞了个教书先生。里应外合,这才把那毒瘤给灭了。”学姐笑着同底下人解说道。
安妍坐在下方,忽然就什么声音都听不见了。
那时的她便以为,这就是许怀瑾面具下的全部了。可如今她却发现,她似乎还是看不透他。
之后这六年,她也不是没有从他人嘴里听到关于许怀瑾的消息的。
勾结外党,贪污受贿,奢靡无度……像是因果轮回,那些曾加诸在白老爷子身上的罪名,此刻竟也被文人用在了他的身上。
“我不信。”安妍说。
那个甘愿顶着政府的压力,用笔唤起国人一腔热血的人,那个会对她说“我想看看没有战争,河清海晏的盛世”的人,怎么可能会舍弃自己的底线?
可事实是,当安妍再度遇到他时,那个曾经眉眼温柔的先生,却被洋人奉为了挚友,邀请到了荒淫的宴会大楼。
可事实是,她被他带离那里后,经过他办公的书房,听见他的对他道:“先生六年前亲自灭了白家,而白小姐的其遗孤,此为旧恨;先生如今和殷先生合谋,白小姐却做了新党线人,此为新仇。先生留下她,只会后患无穷。”
“啪嗒”一声,大门被人推开了。安妍脸色惨白地站在门外,看见了许怀瑾错愕的目光,以及被他放在一边的,那份她冒险盗来的,藏着殷先生机密的文件。
她没有进去,只是站在门边问道:“他说的是真的吗?”
男人正要开口,她却急急地打断了:“你知道我一直很笨,所以你说什么我都信了。你不要骗我。”
许怀瑾一顿。
否认啊。
她心说。
可他到底没能如她的愿。
她听见他回答:“是。”
他甚至连隐瞒的意愿都没有。
7
后来的事情,安妍大多是听学姐说的。
那份文件到底被安妍亲手送出去了。与之一起送出的,还有许怀瑾的势力布局图。
这些年来,他将包括白家在内的旧清朝势力一个个吞并,一家独大,成为国人口笔伐诛之人,阴暗之网遮天蔽日。因此当他被掰倒后,就如同网正中央的结被人解开了,其下势力自然一盘散沙。
新党几乎是毫不费力地拿下了他的旧部,并将其化为己用。多年来平和的幌子被彻底扯开,政府终于势如猛虎向洋人反击,且战且胜。
安妍扣着茶杯,安静了许久,才轻轻问了一句:“那他呢?”
“那姓许的啊?”学姐大咧咧地喝了口茶,“还能怎么样?当然是杀了,留着当后患不成。”
安妍低着头,睫毛微微颤抖了一下。
学姐没有发现对面的小姑娘不对劲,还在絮叨:“……这次可是多亏你了,要没有旧朝那些军队,恐怕根本不可能这么顺利。”
“……不用。”她的声音从唇齿间溢出,轻得几不可闻,“毕竟当初要不是学姐你拉住我,我恐怕现在还在无所事事。”
“你还记得这个啊。”学姐笑了,“说起来这件事你不该谢我,我也是受人所托。”
“什么?”
“大概六年前,还是七年前?哦对,想起来了,就是当初的北平白家被烧的三天后,新党这边收到线人的一封信,说你刚来这边,托人照拂你。”学姐说,“这不是什么大事,上头便把信转交给我,让我去办了。”
三天,正是一封信从北平寄到岭南的时间。
安妍心里一动,陡然涌起一个近乎荒谬的猜测:“那线人是谁?”
“我只知晓一点点。交给我的那封信上有落款,只有一个‘怀’字,怀念的怀。你身边认识这样的人吗?”
她怔住,忽然觉得喘不上气来。
怀念的怀,也是怀瑾握瑜的怀。
“据说那人神秘得很,从未亲自来过这边。但自从新党成立后,那人就一直是咱们的资助人,也不知道这么多钱他是从哪弄来的。能毫不犹豫地全捐了,倒也真是个人物。”学姐喟叹一声,“可惜了,做这么多却连名字都不留。”
“哧啦——”安妍倏地起身,椅子在水泥地上发出一阵刺耳的声响。
学姐被吓了一跳:“怎么了?”
她没有回答,转身跑出了大门。
因为安妍的功劳,党方尊重她的意见保留了许怀瑾的住址。她如一阵疾风,一头扎进了书房,低头翻箱倒柜地找起来。
她从中午寻到太阳落山,终于在书桌前发现了毛毡下的夹层。
夹层被推开,其下一沓厚厚的信件再无遮掩。安妍打开第一封,最开头的称呼就令她的心猛地揪紧了。
她一封一封看过去,越看,手上的动作也愈发张皇。
“那人就一直是咱们背后的资助人,也不知道这么多钱是从哪弄来的。”
——不怪他们想不到,毕竟能负担得起这么大数额的费用的人,根本不可能是籍籍无名之辈。普通人没有,一个吞下了所有旧贵族势力的人却不可能没有。可又有谁会往那个人身上想呢。
“也幸亏他一家独大,他一死,如今内忧外患的局面里内忧这一块就直接跟着崩盘。要是没有他,光是对付内贼就得费好一番力气,这会儿反击洋人也不可能这么顺利了。”
——为了清除阻碍,便自己去做那唯一的阻碍。将国家内部贼人尽数铲除,将旧党力量尽数握在自己手里。他将那些被人们传为用作挥霍的钱财供给了新党,再亲手将屠刀递给对方。
“据说那人神秘得很,从未亲自来过这边。可惜了,做这么多却连名字都不留。”
——他当然不会留。他比谁都清楚自己的命运会如何,与其让别人知道自己所有的奉献和不得已,倒不如干脆做一个十足的坏人。因为人们会为枭雄哀叹,却绝不会为一个贼人掉眼泪。
恍惚间,她忽然想起那个书卷翻飞的午后,她厉声质问他:“你难道就不怕吗?”
他笑:“可这些事总得有人去做不是吗?”
他不知道除了他还会不会有别人,本是一介肉体凡胎,只能拿自己当筹码。
如果没有她,那他的住宅早在他死的那一刻就该付之一炬,他的计划本该是完美的。就像那天在书房,他对她说“是”,本就是不希望她知晓这一切。
可她到底还是知道了。
蓦地“啪嗒”一声,一滴泪重重地砸在纸页上。安妍猛地回神,这才发现信只剩下了最后一封。
她颤抖着手拆开,纸上只有一行字:先生,您的要求我们已经办到了。
而夹杂信纸中间的,则是一份地契。上面地址正是她初到南方之时,因为主人家迁徙得以低价购得的居所;而持有者那一栏里,清隽的瘦金体清楚地写着两个字:怀瑾。
那一刻,像是时光倒流。她猛地想起初见他那一年,她手忙脚乱地从他怀里站起身,问他:“你是谁?”
他垂眸扬唇,冲她轻轻一笑:“怀瑾握瑜的怀瑾。”
是怀瑾,不是许怀瑾。
原来他也不是没有希望过有个人拉住他的。
她一次次去撕开他的画皮,到头来却发现,原来从初见起,他的名字便已经是假的。
而她和他的故事,早在那一个名字起,就已经埋好了全部的伏笔。
那时的她尚不知晓,可如今终于知晓了,却已经太晚了。
信纸落到地上,她靠着墙蹲下,蓦然泣不成声。
尾声
多年后,外敌彻底被击退,人们终于可以窥得河清海晏的盛景。
安妍敛了怀瑾的尸骨,葬在了北平的墓园。每年他逝世那日,她雷打不动地去看望,自顾自地向他讲述他曾付出性命也要去追寻的和平。
墓园外一棵古老梅树枝桠盘虬,长风一吹,便有花瓣盈了满天。
像那日在未名湖畔,她见过的那场花雨。
偶尔她会遇上其他的来人,聊上几句,便会有人问她:“那是你很重要的人吧?”
她便抿着唇笑,却不发一言。
“可你既住在岭南,为何要将人葬在北平?”那人不解道,“每年来来回回奔波不累吗?”
安妍出了会儿神,思绪飘到年少时,她趴在课桌上默写苏轼的那首词,她写道:“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